真诚成为都市浪漫的注脚 ——评测《十天的温度》

真诚成为都市浪漫的注脚 ——评测《十天的温度》

2020-05-23 907次阅读 0人点赞

世上的年轻人们,或多或少怀有创作的热情与欲望:以某种能吸引大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历、思考与欲望。文学创作是最接近每一个普通人的艺术形式,而在这个文学作品铺天盖地的时代,“视觉小说”这一以文学表达作为根本的综合体裁诞生在了现代社会(在此采取视觉小说之广义)。这种体裁像电影一样结合了图像、音乐与文学,突破性地增强了文本的吸引力,而所要求的成本却远非电影那般庞大;有时,再加上一些相对简易的互动性,便能故事的走向和玩家(亦不妨说是观众或读者)的情感都能得到深入的发展。视觉小说不仅能够集不同艺术之优势带给玩家独特的体验,此种体验比多数电影或游戏更富文学性,又比朗读剧更有代入感;最重要的是,这一体裁带给了独立创作者们更丰富的表达手段。



很抱歉先赘述了一团笔者对待视觉小说之于独立创作的浅陋看法,不过这不单单出于本文是笔者第一次撰写视觉小说类型游戏的评测,同样因为“创作”这一主题与笔者即将谈及的独立作品《十天的温度》**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作为独自主导制作了这部视觉小说的个人,《十天的温度》的作者,台湾人阿九,无疑将他对于创作的热情和对创作本身的思考,都融入了他的这部视觉小说处女作中。 002.jpg *亲切的公司前辈*

华语视觉小说《十天的温度》的策划、剧本、程序等主要工作皆由阿九一人完成,而美术和音乐等其他部分则由他人各担所长。在长度相当于一部中篇小说的故事中,主体部分(序章与第一章)以第一人称呈现的男主角,便被起名为“阿九”。显然,作者阿九将他的经历投射到了故事中;甚至笔者将在后文提及这种投射或不止体现在男主角身上的可能性。

故事的开头,在临近圣诞节的傍晚,心怀创作梦想的男主角,年轻社畜阿九,在与公司前辈们聊笑几句后独自漫步到台北西门町。当阿九坐在麦当劳内继续书写自己的游戏剧本之时,他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以求获取灵感的努力使他与女主角Tina对上了眼。看似冷漠的Tina很快展现出自己平易近人、或者说“自来熟”的一面。以阅读剧本为契机,徘徊在大都会中心的孤独二人有了愈多的交集。
003.jpg
麦当劳绝对是理想的邂逅场所

这段寻常(?)又不失神秘的缘起,奠定了主题部分的叙事基调,也令人得以窥见故事展开的风格。从公司到西门町这部分,仿佛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而到了坐在麦当劳写剧本、观察环境,更使笔者相信这就是作者进行创作时的真实状态。在叙事恋爱故事之余,作者将自己创作的方法、态度,都借阿九的身份自然地整合到了心理描写中。这种便利的模式,成功让第一人称的笔触呈现出了亲切而细腻的质感;仿佛能看见一个真实、老实的活人,而非一个虚构角色,这让笔者心中迸发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男女主角的相遇,同样是以另一种寻常的方式,获得了笔者的理解。这看似在现实中难觅的邂逅,正是东亚的都市爱情故事长兴不衰的套路。尽管设定是2025年的台北,但两人的相识包括后续的往来,就整个情节框架而言,说是发生在八十年代的香港或东京都不为过。当看到Tina淋着夜雨彷徨在城市街头、或二人愉悦地在猫空缆车上嬉笑,笔者甚至觉得耳边该响起梅艳芳抑或竹内玛莉亚的歌声。不过笔者这般形容全然不是指责,反而是对于作者运用经典模式的认同。且不说都市浪漫是无数人的心头好、无数创作者热爱的题材,在处女作中谨慎又得以放松地使用安稳、流行的模板,绝非应予指摘之事。关键在于,作者的确较为适当地处理了对经典情节的编排,并用自己的思考为故事注入了特色。
004.jpg
手机是闪电恋情的敌人

部分得益于在视觉小说业界——尤其是华语视觉小说——成人都市浪漫的缺稀,这部作品对台北市街的深情刻画自然成为了其最显著和迷人的标签之一。在阿九和Tina寥寥数次出游(事实约会)中,台北几处地标场所都是极好的陪衬,见证着二人情感快速升温的进程。其中笔者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台北地下街。*作为混迹巴哈姆特的阿宅,笔者对于台北地下街的大名当然早有所闻。不知道地下街深处的那家餐厅是否真的有原型呢?若是属实,笔者将来去台湾旅游时定会去品尝。*在地下街,尽管阿九和Tina展现出的是对日本动画和电子游戏(“太鼓达人”!)的共同爱好,但是由二人之间的共情早已超越这些当代流行元素。伴随着对彼此内心的不断发掘,阿九和Tina的情感轨迹几乎遵循着“黄金比例”蜿蜒前行。
005.jpg
不愧是活色生香的地下街

随着两位角色不断揭露自己,他们越来越深入笔者的心中。阿九是一位令人信赖的都市青年,他一心想努力实现梦想,也不忘关注着外部世界。他喜好电子游戏和日本动画;不善于掩盖自己对于爱情的紧张;对待陌生的Tina,他尽管疑虑重重却仍满怀温柔——笔者相信这些都是每一个正直的年轻人都能产生共鸣的行为与品质。他不否认Tina对于自己的吸引力,又时刻惦记担心自己会否误解和伤害Tina。而Tina也是同样善解人意的角色,同样忧虑于自己给阿九造成了太多他没有承担义务的困扰。当阿九的身世之谜被一层层揭开,透过她那浓密的长发和闪耀的眼神,一颗善良得脆弱的内心令城市的通明灯火黯然失色。这个如同凭空诞生在西门町街角的女孩,不知汇聚了多少孤独灵魂发出的光芒。

006.jpg

相信你也曾无数次独自夜行

在恋情升温的途中,“剧本”这一有趣的麦高芬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作用。除了成为男女主角不断相见的“借口”,Tina对于剧中角色感到的共鸣,似乎在印证着角色阿九坚持创作的努力和意义,也寄托了作者阿九对于创作的影响之期盼。尽管这剧本过于都合了些,刻意相似的人生经历像童话一样削弱了故事的写实风格,也令无意复杂的叙事对笔者来说一度变得迷惑。

纵然困于与Tina若即若离的缠绵,阿九从未停止对创作的自省和讨论,表达过不少笔者亦十分赞同的观点。当第一章的故事达到最高潮(此处情节亦套用了一个从无数日本动画到多部华语视觉小说都屡试不爽的场面),二人触景生情、心绪厚积薄发之际,作者借阿九之口表达了他坚守创作的挣扎心境,作为劝祝Tina摆脱过去的赠言——人生起起落落,道理大抵相通。其实此处的设计并非有高明之处,然而在一切精心构造后,作者选择在这个时机倾吐出普世的思索,恰恰是这种坦诚的真挚叫笔者欣赏
007.jpg
烟花也许是科学对于爱情最大的贡献

当捷运电车的车门合上时,笔者认为这曾是给故事画上句号的最佳时机(至少玩家自身仍可如此决定),“十天的温度”也被完美地点题。此刻故事的留白不仅足以激发玩家的遐想与回味,传达的精神更是与全球范围内许多流芳不朽的都市浪漫作品一脉相承。若真的收尾于此,其实算得上是一种保守的方式。然而,作者阿九选择了一条看似更忠于自己的道路,结果却反而显得保守过了头。第二章与第三章的出现,不由得让笔者再次思考起了创作的自由性这一亘古议题。
008.jpg
在第一章结尾的标题重现是笔者最满意的时刻

基于出身岛南的Tina对阿九的剧本中田野景色的共鸣,笔者曾设想过第二章也许发生在嘉义或是屏东,但第二章故事的单调与简单让这点疑问变得无以深究——就连几次叙事视角的唐突跳转,都令笔者疑惑是不是作者为了给第二章增添些许色彩而做出的蹩脚举措。单纯地从玩家的角度出发,通过第一章的故事、尤其是对“剧本”的层层揭露,笔者已然完全清楚了Tina的身世和遭遇,从而导致这一章不过成了平平无奇地复述和添补她的故事。

若允许笔者无视“内容纯属虚构”的警告,那么被设定始于2016年的时间线,看起来可以衔接现实中2002年的华航611号空难(致使第一章被迫具备基本无意义的近未来设定)。以此随意假设Tina的故事与作者的亲身经历存在密切联系,那么借这一机会详叙出来,也未尝不可理解,甚至更令人有感触。可惜的是这一章的故事终究还是缺乏了几分新鲜、几分追求独特的努力。徒有基本的人情,恐怕不具备脱颖的资质。
009.jpg
平凡之情最考验文笔

到了第三章,情况则显得愈发值得讨论。作者与角色阿九同在创作上的迷惘,进一步体现在了这一章。且不论温柔心细的阿九为何突然变得极为迟钝,这个后日谈——以笔者之拙见——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第一章留下的韵味、乃至作者在整个第一章中潜心营造的氛围。按照作者自己借角色之口做过的表述,阿九应当是为了自己而非考虑观众的意愿,添加了这个最终的结局。

尽管或许得承认这种结局姑且可以看作是对浪漫故事模板的一种现代改写,能够使二人的连系更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气息,但是这种“现实情感”似乎恰好有违第一章的意韵。就第三章对于第一章的叙事风格之破坏而言,笔者实在无法认为这会是作者情愿得到的结果。文章可精不可冗,除了打造更具原创性的故事与叙事,“取舍”想必也会是身为视觉小说创作者的阿九在未来需继续直面的广泛挑战之一。
0010.jpg
醉得越沉,温柔越深

分享完笔者对于文学部分的感受后,也是时候扼要地评论一下本作的绘图与音乐了。首先,笔者高度赞扬本作的美术部分。Tina****各种姿势的立绘与事件绘图全都赏心悦目,笔触颇为可圈可点,满足剧情需求更是不在话下。在流光溢彩的台北街道,一袭风衣、长发飘逸的Tina能用她那可怜可爱的忧郁感染整条北纬二十五度线。

更令笔者震撼的,是本作美术资源之丰富。作为个人主导的处女作,作中每个角色,无论戏份多寡竟然都有立绘;此外,背景绘图的数量多到了被“挥霍”的程度,何况每一张背景的精细程度都不输大厂作品。这可实在叫笔者不禁感叹这处女作难以想象的幕后心血。
0011.jpg
可惜音乐不足为这一刻添彩

言犹如此,音乐部分却是力有不逮。说句公道话,音乐整体是适合的、自然的,但烘托气氛是仅仅的优点了。安静的吉他放松地拨撩着心弦,沉稳的钢琴一声声沁入空气。这些淡雅的旋律又随即消散,留不下可堪追念的余响,亦从未流露出超脱文字渲染的情绪。

此外,在第二章结尾出现的日语主题歌,存在着稍显违和的问题。毕竟没有对白配音这一点,让笔者的游戏感受接近于一种无机的体验。在经历了五个小时的无对白阅读后,思维仍沉浸于中文语言时,突然听到了一首日语唱词的歌曲——就算笔者再怎么热爱日语流行乐,违和感在那一刻委实难以驱散。当然,歌曲本身的感染力不容小觑。当笔者回过神来,立刻体会到了这段演出所蕴藏的苦心,也愈加惋惜这股情感的勃发没有以最好的方式继承先前的气氛。
0012.jpg
歌曲、绘画和演出都很努力了,但还是欠缺更宏观的考虑

阿九的故事,虽然可能脱胎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但笔者依然从他身上看到了众多年轻创作者的身影,也看到了众多年轻人的梦的缩影。正是这种普世性,让笔者确信《十天的温度》绝对能在广大年轻玩家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受众——不仅是被这份落寞人之间的巧缘恋情所打动,更一定会有人对于阿九和Tina从生活泥潭中拯救彼此感到共鸣、受到激励。至于笔者自己,最看重的其实是作者阿九心中这份创作的热情与坚持。祝愿阿九的下一部作品早日到来,在突破自我的同时,让大家见识到更多美好而真切的感动。
0013.jpg
点击标题选单右下角的小熊图标,会有能够帮到阿九今后创作的问卷调查链接

*
*——评测员:屠龙侠912

最后编辑:2021年12月16日 16:41:49

留言板

发生未知错误

请尝试刷新页面,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可加 QQ群 761794704 进行反馈